墓地到底有什么用?
墓,又称为陵墓、墓穴或者坟墓,是安放故人遗体或者骨灰的地方,墓的由来是人们对死亡的敬畏、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。墓地既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,也是对生命的赞扬和肯定,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,墓地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意义。
首先从中国的文化传承来说,中国历来都有人死后入土为安的说法,认为人死后应有穴而归,不能弃尸荒野。坟墓是死亡文化中最主要的实物形态,它从物质上集中表现了人们的死亡观、社会等级,以及民风民俗,因而,是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。坟墓是生者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及社会境况设置的,因而它又是尘世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。
墓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,中国历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,墓地还有传承孝道文化和教育子女后代的作用。中国专门有一个清明节用来祭祀的节日,可见以前墓地对于人民的重要性。
作为一个殡葬人,就现在对于墓地的一个理解。由于现在是快节奏生活,各个家庭都有一定的生活压力,亲人之间基本都是聚少离多。而墓地也是感情的一个纽带,清明节就是祭祀的专用节日,墓地在一个公墓里面的话,一大家人就可以邀约一起扫墓然后也可以联络一下感情,亲情在没有走动的情况下就不是亲情。带上子女一起扫墓还能让子女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叫什么名字,现在不知道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名字的大有人在,从业10多年见过太多这种人了。
最主要的意义还是教育意义,墓地对后人也具有教育意义。在“世界文化遗产”、“历史文化名城”等概念下,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。墓地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开阔人们视野,丰富文化素养的作用,也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。
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,也邀请各位读者在评论区说出自己对墓地的看法,大家一起探讨一下。
欢迎关注青绿兰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商城,我们将定期推送重庆公墓和殡葬最新政策。